找到相关内容28389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东山法门”百丈怀海·《禅门规式》

    程度上起到了稳定社会、为封建统治者分忧的效果,因此在客观上适应了隋末唐初的社会发展要求,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至少也是有益无害的。以往学者着重从思想层面、思维形态角度研究禅宗的发生和发展,其实禅宗从酝酿、创生...

    黄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12779488.html
  • 人与自然观点:动物伦理之论述(上)

    但笔者竟还自愿扛“枷”,在任教的玄奘大学创立了应用伦理研究中心,日子过得忙上加忙。   特别选出这篇讲稿。不祇是因为其中阐述一番道理,也多少反应了在动荡激情的年代里,哲人沉吟探索于生命伦理的一番心情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40179879.html
  • 真言宗小史序(潮安王弘愿撰)

    而分派之倾向益显然。源仁出。兼承宗睿真然两派。于是两流遂若有统一之观。   源仁初从南都护命研究法相。后依实慧学密教。又就真雅宗睿入坛灌顶。极密学蕴奥,元庆三年,为内供养。仁和元年(唐光启元年也)进...

    王弘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55480040.html
  • 显通寺建筑与塑像

    像庄严、诸宗竟秀的著名古刹。  (摘自《五台山研究》1997.2) ...

    树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0580053.html
  • 佛教的生死观

    学问去研究。   此中教理多偏法印,实践多偏心印。法印是勘定教法真伪的标准,心印是勘定学人迷悟的标准。由法印摄持于心以自悟解脱者,是心印;由心印表现在外以度化众生者,是法印。故法心二印,是一而二、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480110.html
  • 《那先比丘经》中的希腊和中国因素

    希腊和中国因素的佛教经典。既是一部佛教经典,其基本的文化指向当然是印度文化。不过,这里侧重研究《那先比丘经》中的希腊和中国文化因素,庶几见出它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。   一、《那先比丘经》的...一大批人。《那先比丘经》仅是其中的一个个案。研究这一个案,不仅有益于中华民族增强自信心,更有益于东西方各国人民和谐共处,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未来。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张思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5680134.html
  • 慧远大师念佛思想所依据的主要经典考辨

    日本学者香川孝雄认为《大阿弥陀经》为支谶译,其余同望月信亨的观点,见香川孝雄《无量寿经之诸本对照研究》,第32—33页,日本永田文昌堂,1983年版。无论如何,至少可以确定现存的《大阿弥陀经》和《无量...

    杨净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4781205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特质

    这情景是逼真的,是实在的;但一梦醒来,方觉晓这所有的一切,都无所有的,都是吾人心识所变现的。   (三)、唯识学开演二元性认识关系,主张主客同步作用。   西方的康德哲学,从研究主体入手,提出先天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3681506.html
  • 刘述先:论宗教的超越与内在

    新加坡:东亚哲学研究所,1987),页98-111,现收入:《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》(北京: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,1992),页501-16。   20 Ernst Cassirer, The ...

    刘述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681607.html
  • 神智从义对“具”的反思

      摘自《天台性具思想之反思》陈英善著,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五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 前言   由于知礼过于强调性具思想,及其后之山家学人亦以此来论述天台思想。因此,导致其第四代法孙神智从义对知礼展开激烈地抨击。   神智从义(1042—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081705.html